-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利用勾股定理求梯子滑落高度
- 利用勾股定理求旗杆高度
- 利用勾股定理求小鸟飞行距离
- 利用勾股定理求大树折断前的高度
-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水杯中筷子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航海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求河宽
- 利用勾股定理求台阶上地毯长度
- 利用勾股定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 利用勾股定理判断是否受台风影响
- 利用勾股定理选址使到两地距离相等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一道古算题: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横执之多六尺,竖执之多三尺,有老父至,教他斜竿对两角,不多不少刚抵足,借问竿长多少数?
大意如下:某人拿着长竹竿进城门,横着拿竿多六尺,竖着拿竿多三尺,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教他斜着拿竹竿进城门,竹竿刚好就是城门斜对角线的长度,正好可以进城,问竹竿长多少尺?(城门为矩形)
大意如下:某人拿着长竹竿进城门,横着拿竿多六尺,竖着拿竿多三尺,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教他斜着拿竹竿进城门,竹竿刚好就是城门斜对角线的长度,正好可以进城,问竹竿长多少尺?(城门为矩形)
《九章算术》“勾股”章的问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各行几何?”大意是说:如图,甲乙二人从A处同时出发,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为7: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十步到达C处,后沿北偏东某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后与乙在B处相遇,这时,甲乙各走了多远?

如图,一个直径为 10cm 的杯子,在它的正中间竖直放一根筷子,筷子露出杯子外 1cm,当筷子倒向杯壁时 (筷子底端不动),筷子顶端刚好触到杯口,求筷子长度.

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 )厘米.
A.14 | B.16 | C.24﹣![]() | D.24+![]() |
如图,将一根长18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茶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acm(茶杯装满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东东想把一根70 cm长的木棒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 cm,40 cm,50 cm的木箱中,他能放进去吗?答:______ . (填“能”或“不能”)
如图是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测得其内部底面半径为2.5 cm、高为12 cm,吸管放进杯里后,外面至少要露出4 cm,问吸管至少_______cm.

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


A.9cm | B.12cm | C.15cm | D.18cm |
如图是一个长为4,宽为3,高为12矩形牛奶盒,从上底一角的小圆孔插入一根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吸管在盒内部分a的长度范围是(牛奶盒的厚度、小圆孔的大小及吸管的粗细均忽略不计)( )


A.5≤a≤12 | B.12≤a≤3![]() |
C.12≤a≤4![]() | D.12≤a≤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