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5,-12)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AB),高出水面1m,一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即BC),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CD=2m,求水深.
当前题号:2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若a=4,b=6,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8B.20C.24D.26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cm、cm,那么能与它们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是(  )
A.1cm或 cmB.1cmC.cmD.5cm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和4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
A.cmB.11cmC.13cmD.17cm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处,那么CD=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意思是:如示意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备注:1丈=10尺.设芦苇长尺,则可列方程为(  )
A.B.
C.D.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一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长为(   )
A.12尺B.13尺C.6尺D.7尺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剪一剪,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一个底面周长为24,高为5的圆柱体,一只蚂蚁沿侧表面从点到点所经过的最短路线长为(  )
A.B.C.D.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