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翻译成现代文为:如图,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绳索(OA或OB)的长度.

如图为
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画两个正方形(要求:其中一个边长是有理数,另一个是无理数) ,并写出其边长,

∴边长为_______. ∴边长为_________.


∴边长为_______. ∴边长为_________.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5页第2题,介绍了应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测量了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星期天,爱动脑筋的小刚同学用下面的方法也能够测量出家门前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他是这样做的:
选定一个点P,连接PA、PB,在PM上取一点C,恰好有PA=14m,PB=13m,PC=5m,BC=12m,他立即确定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为15m.
小刚同学测量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选定一个点P,连接PA、PB,在PM上取一点C,恰好有PA=14m,PB=13m,PC=5m,BC=12m,他立即确定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为15m.
小刚同学测量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在Rt△ABC中,∠C=90°,a、b、C分别表示∠A、∠B、∠C的对边.
(1)如图1,已知:a=7,c=25,求b;
(2)如图2,已知:c=25,a:b=4:3,求a、b.
(1)如图1,已知:a=7,c=25,求b;
(2)如图2,已知:c=25,a:b=4:3,求a、b.

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
,高
,水深
.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块面包屑,G在水面线
上,且
,一只蚂蚁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鱼缸壁爬进鱼缸内的G处吃面包屑.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_______
.







如图,以Rt△ABC的三条边作三个正三角形,则S1、S2、S3、S4的关系为( )


A.S1+S2+S3=S4 | B.S1+S2=S3+S4 |
C.S1+S3=S2+S4 | D.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