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已知点A,B,请你按照下列要求画图(延长线都画成虚线):
(1)过点A,B画直线AB,并在直线AB上方任取两点C,D;
(2)画射线AC,线段CD;
(3)延长线段CD,与直线AB相交于点M;
(4)画线段DB,反向延长线段DB,与射线AC相交于点N.
(1)过点A,B画直线AB,并在直线AB上方任取两点C,D;
(2)画射线AC,线段CD;
(3)延长线段CD,与直线AB相交于点M;
(4)画线段DB,反向延长线段DB,与射线AC相交于点N.

如图所示,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1)若∠AOB=50°,∠DOE=35°,求∠BOD的度数;
(2)若∠AOE=160°,∠COD=40°,求∠AOB的度数.
(1)若∠AOB=50°,∠DOE=35°,求∠BOD的度数;
(2)若∠AOE=160°,∠COD=40°,求∠AOB的度数.

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为若干份,然后把它们全部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4cm,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cm,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².


美国著名的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他的妙趣横生的科普作品《哈哈!灵机一动》让无数读者为数学着谜,下面的问题改编自马丁•加德纳的文集.
最早的器具型趣题无疑是古代中国的七巧板(由如图1的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游戏,它可以引出一些不平凡的数学问题,例如用一副七巧板可拼出多少种凸多边形(图形均在各边所在的直线的同侧)?1942年,中国浙江大学的两位数学家王福春和熊全治,证明了用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

图2中给出了其中的一种凸六边形,请你参考图1,在图2中画出七巧板中的七块.
最早的器具型趣题无疑是古代中国的七巧板(由如图1的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游戏,它可以引出一些不平凡的数学问题,例如用一副七巧板可拼出多少种凸多边形(图形均在各边所在的直线的同侧)?1942年,中国浙江大学的两位数学家王福春和熊全治,证明了用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

图2中给出了其中的一种凸六边形,请你参考图1,在图2中画出七巧板中的七块.
我们熟知的七巧板,是由宋代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图”(“燕几”就是“宴几”,也就是宴请宾客的案几)演变而来.到了明代,严澄将“燕几图”里的方形案几改为三角形,发明了“蝶翅几”.而到了清代初期,在“燕几图”和“蝶翅几”的基础上,兼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拼出更加生动、多样图案的七巧板就问世了(如图1网格中所示)

(1)若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图1中七巧板的七块拼板的总面积为_____________
(2)使用图1中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一个轮廓如图2所示的长方形,请在图2中画出拼图方法(要求:画出各块拼板的轮廓)
(3)随着七巧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形式不同的七巧板,如图3所示的是另一种七巧板.利用图3中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一个轮廓如图4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中间去掉一个小正方形,请在图4中画出拼图的方法(要求:画出各块拼板的轮廓)

(1)若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图1中七巧板的七块拼板的总面积为_____________
(2)使用图1中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一个轮廓如图2所示的长方形,请在图2中画出拼图方法(要求:画出各块拼板的轮廓)
(3)随着七巧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形式不同的七巧板,如图3所示的是另一种七巧板.利用图3中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一个轮廓如图4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中间去掉一个小正方形,请在图4中画出拼图的方法(要求:画出各块拼板的轮廓)

如图,七巧板由图中标号为“
”、“
”、“
”、“
”、“
”、“
”、“
”的七块板组成,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称为“东方魔板”,它虽然仅有七块板组成,但用它们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请你按下列要求画出所拼的图,图中往上标号:

①用其中的四块板拼成一个三角形;
②用其中的五块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用其中的四块板拼成一个三角形;
②用其中的五块板拼成一个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