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少吏事() ②阖启箧取书()
③家人发箧视之() ④普性深沉有岸谷()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②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
【小题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小题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______  (2)诣:_____ (3)就:_______  (4)悉:________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小题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小题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小题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词。
(1)臣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4】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3)规劝结果: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根据《曹刿论战》,请完成下列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案件)
B.又何焉(参与)
C.弗敢也(虚报)
D.克(既然)
【小题2】下面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曹刿问:“你凭借什么作战?”)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打这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C.公与之乘,站于长勺。(鲁庄公与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作战。)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第一段属于详写,是为了紧扣题目的“论战”。
B.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体现了曹刿的“民本”思想。
C.“将鼓”“将驰表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而“未可”“可矣”表现出曹刿沉着从容和善 于把握时机。这种对比描写,意在突出刻画曹刿的形象。
D.鲁庄公一向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从两个方面表现出鲁 庄公的不“鄙”:把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礼贤下士,善于纳谏。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衣食所(_____________) 小惠未(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题3】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从课文内容来看,你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4】从曹刿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
A.我酌油知之B.不疾也
C.所来者D.必分人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焉(参与)B.小大之(监狱)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D.久留扰贤者耳(白白地)
【小题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小题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小题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吕氏春秋》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
B.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C.孙叔敖疾 疾:疾病
D.王数封我矣 数:多次(或屡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A.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B.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C.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D.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燥。
C."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不受;他教导儿子,让儿子接受利地。
D.乙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远见,做人不可贪心不足,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
【小题4】将甲文选段中画横线的子翻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衣(yì):穿。②敝衣:破旧的衣服。③邑: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反:同“返”,返回。⑥奚:疑问词,为什么。⑦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⑧足:足够。⑨全:使……得以保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钱金玉舍生取义》)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衅(xìn):此指战祸。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泣陈:边哭边说。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2)所欲有于生者  
(3)至吴淞
(4)曾不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B.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C.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D.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小题4】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内容,请你谈谈对“义”的认识,并说说人应该如何去追求“义”?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