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钱金玉舍生取义》)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衅(xìn):此指战祸。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泣陈:边哭边说。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2)所欲有于生者  
(3)至吴淞
(4)曾不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B.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C.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D.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小题4】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内容,请你谈谈对“义”的认识,并说说人应该如何去追求“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1:2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官,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 发:打开。⑤橐(tuó):口袋的一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大丈夫哉(是)B.得志,与民之(遵循)
C.御史学官(到)D.属吏伏谒(都)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父命B.独行道/迁淳安知县
C.顺为正者 /谒当属礼D.是焉得大丈夫乎/昨闻海令母寿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又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先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中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小题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管夷吾于士(_________)(2)必先其心志(___________)(3)于虑(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出身低微、经历磨难后成就大业的历史名人事例,证明逆境成才的观点。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分别从人们的内在意志和外在形体两方面说明了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的道理。
C.从国家上升为个人,从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孟子主要从人才造就和国家治理两方面来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