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
A.我酌油知之B.不疾也
C.所来者D.必分人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焉(参与)B.小大之(监狱)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D.久留扰贤者耳(白白地)
【小题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小题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小题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0:5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小题1】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小题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同类题2

根据《曹刿论战》,请完成下列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案件)
B.又何焉(参与)
C.弗敢也(虚报)
D.克(既然)
【小题2】下面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曹刿问:“你凭借什么作战?”)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打这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C.公与之乘,站于长勺。(鲁庄公与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作战。)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第一段属于详写,是为了紧扣题目的“论战”。
B.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体现了曹刿的“民本”思想。
C.“将鼓”“将驰表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而“未可”“可矣”表现出曹刿沉着从容和善 于把握时机。这种对比描写,意在突出刻画曹刿的形象。
D.鲁庄公一向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从两个方面表现出鲁 庄公的不“鄙”:把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礼贤下士,善于纳谏。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 ②小惠未()③小大之() ④望其旗()
【小题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小题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小题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