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霜重鼓寒”指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小题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__(人名)。
【小题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中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守城战士的雄姿英发,严阵以待的气势。
B.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小题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人李贺有“__________”之称。
【小题2】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小题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