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范晔(398-445)
-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陶弘景(456—536年)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吴均(469~520)
- 陈叔宝(553年—604)
- 其他南北朝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俄而雪骤 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下列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他很关心和重视后代的学习。 |
B.白雪纷纷何所似? 纷纷扬扬的为什么这么像白雪?谢太傅看到外面的情景,很惊讶。 |
C.公大笑乐。 谢太傅很高兴地大笑。说明他对儿女将雪比喻为“撒盐”“柳絮”感到幼稚可笑。 |
D.下车引之。 |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兄女”“陈元方”两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他(她)的一个相关事例。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②至,看书竟③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即谢安。②淮上信:从淮水派来的送信人。 ③竟:终了,完毕。【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
(4)不异于常__
【小题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小题4】从以上两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子重,是王操之的字,子敬是王猷之的字。子敬最小。【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
C.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诣:拜访 |
D.向三贤孰愈 孰:通“熟”,熟悉 |
A.何以知之 | B.吉人之辞寡 |
C.下车引之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A.谢安认为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相对于“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 |
B.《咏雪》一文从“公欣然”和“大笑乐”中,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 |
C.王黄门兄弟三人见谢公时,子猷和子重说了些日常事情,子敬寒暄了几句。 |
D.谢安通过子敬见自己时说了几句客套话,认为子敬比子猷、子重要贤明一些。 |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值父昼寝,因共偷服散酒①。⑵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②,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出自《殷芸小说》)
(注释):①散酒:药酒。②成礼:使礼仪完备。【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⑴与友期行
⑵下车引之
⑶少有令誉
⑷值父昼寝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小题3】(甲)文中“客”与“元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小题4】依据(乙)文中兄弟俩的言行,各用一至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是:这。适:到。焉:哪里。岂:怎么。身:亲自。【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与虞人期猎。
A.陈太丘与友期行 | B.期日中 |
C.岂可不一会期哉 | 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例句:下车引之
A.择其善者而从之 | B.身自罢之 |
C.公将焉之 | D.曲肱而枕之 |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乃往,身自罢之。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⑤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小题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屡 拥 不 得 上 招 公 挽 其 车 公 欣 然 从 之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4)公笑而去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公笑而去 |
B.于堤边柳阴中乘凉 役于水中跪谢 |
C.呼公为洗背 可以为师矣 |
D.公亦于水中答之 下车引之 |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小题5】(甲)文赞赏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乙)文刻画高念东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_____)
(2)不忍委之(_____)
(3)下车引之(_____)
(4)子可去(_____)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B.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C.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D.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小题4】(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_______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_______的性格。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俄而雪骤(______) (2)差可拟(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D.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下车引之 引: (2)不逾矩 逾:
(3)三省吾身 省: (4)去后乃至 乃: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一章强调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收获。 |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讲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
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特别高兴,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
D.“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C.传不习乎 |
D.人不知而不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