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范晔(398-445)
-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陶弘景(456—536年)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吴均(469~520)
- 陈叔宝(553年—604)
- 其他南北朝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周宅酆、镐①,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候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候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酆(feng):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类的建筑物。【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褒姒大说(________________) (4)因数击鼓(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小题3】(甲)文中的“友人”已经知错,“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请你谈谈对“守信”的看法。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
D.《咏雪》最后一句点明“兄女”的身份,表达出作者对谢道韫才情的欣赏和认可。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期日中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入门不顾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文末友人为什么“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____
(2)尊君在不:____
(3)下车引之: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 |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
(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____
(2)友人惭____
(3)下车引之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
(5)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小题3】(甲)文段强调了“____”和“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小题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骤(zhòu) | B.差(chā)可拟 | C.尊君在不(bù) | D.友人惭(cán) |
(1)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
(4)相委而去(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4】(甲)(乙)两文都通过讲述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才智。对选文中的儿童,你最喜欢谁?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下列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
C.差可拟/阴差阳错 | D.因风起/因材施教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翻译:谢安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理解:短短八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故事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等,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精练。 |
B.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跟他的子女一起谈论诗文。 理解:谢氏家族是世代诗礼之家,谢安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有时间和子女“讲论文义”,体现了对他教育的重视。 |
C.公大笑乐 |
理解: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
【小题3】把下雪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生动形象?请说明理由。
【小题4】中国古代有很多“少年早慧”的故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少年早慧”在谢道韫、夏侯荣、戴震身上分别有怎样的体现。
(链接材料一)
荣①,字幼权。幼聪惠,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②,悉书其乡邑名氏。客示之,一寓目③,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
(链接材料二)
授《大学章句》④,至“右经一章”以下,震⑤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⑥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①荣:夏侯荣,三国魏将。②刺: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③寓目:观看,过目。④《大学章句》:出自《四书集注》,是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⑤震:即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⑥朱文公:即朱熹,宋朝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
(3)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轻松、欢快的家庭气氛。 |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
D.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既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又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
(链接材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①从链接材料中,可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人?②谢道韫和王戎都是少有才名,你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少有才名的人?请举出一例。要求写出人名并概括与其相关的故事。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_______)
⑶夜大雪(________) (4)经宿方至(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3)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小题4】语段〖甲〗和语段〖乙〗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剡(shàn):县名。【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 (2)客此(____________)
(3)因起彷徨 (___________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望皎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造门不前而返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D.人问其故 问其姓氏 |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