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
D.尾联展现朦胧苍茫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
C.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 |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此诗第一联中的“空”更多强调空间的虚无,有空荡之意;后一个“空”除了有空间感,还强调了_______的渺远,有空自徒然之意。两个“空”传达了诗人睹景所生______________之情。【小题2】此诗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写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诗句比较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小题2】试分析“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空”字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3】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的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是诗人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写的,全诗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之情。 |
B.首联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景,描绘了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早春山光水色。 |
C.“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初春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
D.“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委婉含蓄地点明诗人余兴未阑,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矜 (jīn) | B.家圃(pǔ) |
C.但微颔(hàn)之 | D.忿 (fēn)然 |
①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_____________)
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_) ④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什么?(2)小说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试根据你的阅读,简述前两次借扇经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③梦中初遇洛神④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即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②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③东阿王:曹植。④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拏: (2)是金陵人,客此 客:
(3)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突兀: (4)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余游西湖始此。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午 刻 入 昭 庆 茶 毕 即 棹 小 舟 入 湖 。
【小题4】(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小题5】(甲)文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采用的是近似图画中的______手法,不加渲染,用语朴素;(乙)文画线句子连用4个比喻,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