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屠大窘 窘: (2)眈眈相向 眈眈:
(3)其一犬坐于前 犬: (4)意暇甚 意: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小题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丙)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甲为诗歌,重在借景抒情;乙为散文,意在叙事写人抒情;丙为说明文,重在状物,言语中也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诗文作者的感情。【小题2】乙选文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有人认为应该把“许多大事”详细地叙写出来,便于突出父亲的美好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小题3】甲诗陶渊明“采菊”“见山”,由衷感慨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选文朱自清“父亲买橘”的“真意”与丙选文“假山和池沼”的“真意”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提炼。
【小题4】甲诗主要以简笔勾勒的手法,营造了一幅悠然宁静、超然无我的意境;乙选文划线句子则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刻画了父亲买橘子这一经典形象,请赏析其手法之妙。
【小题5】乙选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叙了父亲的“背影”,行文流畅,结构明晰;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谈谈丙选段的结构特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题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曲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人名)。【小题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具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
B.“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来,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
C.“断肠人”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
D.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的画面。【小题2】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在诗中有何作用。
【小题3】《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_。【小题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__。(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下列这首散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天净沙”,“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
B.第一句中“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悲凉的感觉。 |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描写出伫立于寒风中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 |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断肠的触发物。 |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