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 透镜和视觉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一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碰到以下两种情况:
(1)让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镜,移动右侧光屏,结果在距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一个亮点;
(2)将激光束换用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
(1)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猜想一下,当蜡烛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__
(A:10cm<v<13cm B:13cm<v<18cm C:18cm<v<20cm)
(3)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小于”)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_______)

(6)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移动。
(1)让三束平行激光束射向透镜,移动右侧光屏,结果在距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一个亮点;
(2)将激光束换用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次数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大小 |
1 | 40 | 13 | 缩小 |
2 | 30 | 18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55 | 放大 |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
(1)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猜想一下,当蜡烛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__
(A:10cm<v<13cm B:13cm<v<18cm C:18cm<v<20cm)
(3)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小于”)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_______)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
传统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它能将灯泡发出的光线接近于平 行光射出。目前有一种新型的笔形手电筒,如图所示,它没用反光装置同样能使手电筒发出的光线集中射出,这是因为它使用的灯泡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其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 B.凸透镜 | C.凹透镜 | D.凹面镜 |
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 |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
B.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
C.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
D.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
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那么他的眼球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情况可用如图所示中的图_____表示,配戴_____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还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ƒ一定满足10cm<ƒ<15 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透镜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ƒ一定满足10cm<ƒ<15 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 B.只有②和③ | C.只有①和④ | D.只有②和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