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 光的折射规律
- 凸面镜和凹面镜
- 光的可逆性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 光的反射定律
-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春游时留下美好的记忆的照片——摄影、湖岸景色在水面形成的倒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所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 B.电影——凸透镜成像 |
C.摄影——光的反射 | D.倒影——平面镜成像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
如图所示,小红为了看清平面镜中视力表下面几排字母的像,她向平面镜走去。在她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所看到字母的像将 ________,她与字母的像的距离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测视力时,眼要与视力表相距5m,由于空间的限制需借助平面镜,若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则被测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m。小丽经测试后为近视,医生建议她可以佩戴隐形眼镜,这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酯(HEMA)制成的,中心的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0.05m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某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当他向镜面前进0.5m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m。
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 ,像到人的距离是 ,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 ,像到镜的距离是 .
身高是1. 65m的陈东同学,站在高为1.2m的平面镜前2m处,能看到他在平面镜中的全身像.据此可以判断( )
A.陈东的像高无法确定 |
B.陈东的像高是1.2m |
C.陈东的像高是1.65m |
D.陈东的像高是2m |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