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蜡烛A点燃。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如图所示。为什么出现两个像?_____; 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_____(填“近”或“远”)的像重合.
(2)(选择题)近处的像是来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次反射,_____次折射形成的.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次反射,_____次折射形成的。(___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0次折射形成的、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0次折射形成的、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3)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改变_____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4)如果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看到了蜡烛A的像,可是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移不到像的位置上,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阳光照下树叶缝隙下的光斑”时,地面上得到的是太阳缩小的像,故小孔一定成缩小的像
D.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有些困难,于是某同学用图乙的方格纸(每个格子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进行实验。

(1)如图乙,若要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①可以把蜡烛B向________和移动一格。
②此同学想仅通过将玻璃板绕О点旋转一个角度达到目的,他能做到吗?________。
(2)此同学通过方法①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重合后,又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②保持蜡烛A和光屏位置不动,在O点位置放一个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倒立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厘米。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金在实验室利用蜡烛和茶色玻璃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过程和结论:
①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A与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

②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③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与结论中,能说明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A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倒立、________的实像.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你在一平面镜中看见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你的同学也能从该平面镜中看见你,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错误,③正确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
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完成下面的探究性实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玲玲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玲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距离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cm.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
C.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