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声音
- 光和颜色
-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 光的折射规律
- 凸面镜和凹面镜
- 光的可逆性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 光的反射定律
-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透镜和视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请画出图8中甲、乙的折射光线。
(2)请画出图丙中的光路图。
(3)在图丁中,A是点光源,请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的光路图_____。

图8
(2)请画出图丙中的光路图。
(3)在图丁中,A是点光源,请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的光路图_____。

图8
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
如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同时也证明了物和像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同时也证明了物和像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


(2)如图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水球相当于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___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


(2)如图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水球相当于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___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过20°,同时移动光源,使入射光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将从原来位置转过______度.

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___________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___________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 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________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_____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___________距离。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玻璃板___________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___________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 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________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_____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___________距离。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科站在离湖岸边6m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在水中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科若想看到旁边更高树的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 |
B.小科看到树影和看到水里的鱼原理相同 |
C.树高9m |
D.小科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