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为近视和远视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为近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 B.图甲为远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
C.图乙为近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 D.图乙为远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
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
小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8,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8的位置;⑧多次改变灯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8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3)用灯泡替代蜡烛完成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8,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8的位置;⑧多次改变灯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8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3)用灯泡替代蜡烛完成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明:___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明:___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________ (填角度)、折射角________ (填角度)、MN的右方是________ 物质。

如图,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 B.f=5cm![]() | C.f=8cm![]() | D.f=12cm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①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②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③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A.图线A![]() | B.图线B![]() | C.图线C![]() | D.图线D |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