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音调是指我们感觉到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还与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和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实验中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则_____(填“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会先消失。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3° | 22.1° | 35.4° | 40.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和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实验中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则_____(填“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会先消失。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cm。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cm。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______)
(______)

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此时的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

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个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能/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