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大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甲所示,室温下一小木块漂浮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小红同学往该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生石灰.请在图乙中画出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进行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⑴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浓度有关,氢氧化钙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使溶液温度升高
⑶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
同学二:如图乙,挂上同样重的钩码后,吸在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
(1)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________减小。   
(2)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金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杆,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千克/米3, 粗细均匀的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长为40厘米,横截面积为0.1米2,其上面可以作为秤盘,问: 

(1)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____
(2)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多少?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P,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F乙浮  PP B.F甲浮F乙浮PP
C.F甲浮F乙浮   PP D.F甲浮F乙浮PP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假如没有大气压,则下列现象仍能发生的是(    )
A.吸管吸起饮料 B.挂钩吸在墙上
C.纸托住杯中水D.注入水后橡皮膜凸出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______等步骤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掉细线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
C.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D.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小明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在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   
(4)在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