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观察如图所示课本中的实验,纸杯中有米,米内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慢慢竖直向上提筷子,看到筷子将纸杯提起来。

(1)提起来后米和筷子之间的摩擦属于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静” 或“滚动”)。
(2)若纸杯和米的总质量为0.2千克,匀速提起纸杯时,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将米“压紧”,小金于是往纸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大米吸水后膨胀,增大了筷子和米之间的压力,再次提起纸杯时,小金认为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也随之增大,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提出你的看法并解释______________。

(1)提起来后米和筷子之间的摩擦属于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静” 或“滚动”)。
(2)若纸杯和米的总质量为0.2千克,匀速提起纸杯时,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将米“压紧”,小金于是往纸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大米吸水后膨胀,增大了筷子和米之间的压力,再次提起纸杯时,小金认为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也随之增大,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提出你的看法并解释______________。
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可以有效减小驾乘人员的惯性 |
B.该安全带可以增大对人的作用力以使尽快减速 |
C.当汽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能自动充气起到保护作用 |
D.紧急时该安全带可增大接触面积可避免人员被勒伤 |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 N,0 | B.0,1N |
C.2N,1N | D.1N,1N |
一小球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甲和乙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已知甲乙边长
,并且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 1.5 千克,甲的底面积为
。求:

(1)物体甲的重力。______________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甲乙两物体密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 或者“=”),并证明你的判断。



(1)物体甲的重力。______________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甲乙两物体密度大小关系


2018年10 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 B.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 C.水煮食物越容易熟 | D.水的沸点逐渐降低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丽在水中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物体的质量是12kg |
B.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6N |
C.物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
D.浮力的大小总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大 |
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_______ ℃。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________ B处(填“<”、“=”或“>”)。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_______ 。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2)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