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酸碱性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pH值的变化
- pH值的测量及方法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人体中一些液体pH的如下:唾液(6.6﹣7.1)、胃液(0.9﹣1.5)、血浆(7.35﹣7.45)、尿液(4.7﹣8.4).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 | B.胃液 | C.血浆 | D.尿液 |
现有三种物质:①洁厕灵(含无机酸等)② 生理盐水③苛性钠溶液,pH大小关系为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②<①<③ | D.③<①<② |
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物质 | 肥皂水 | 雨水 | 糖水 | 柠檬汁 | 洗洁精 |
pH | 10.2 | 5.2 | 7.0 | 2.5 | 12.2 |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 |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 |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 |
D.酸、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不同颜色 |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 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 |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
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若从酸度(AG)的概念出发可得出结论:酸性溶液的AG>0,中性溶液的AG=0,碱性溶液的AG<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G的值越大,溶液的pH越小 | B.若某溶液的AG=0,则该溶液的pH=0 |
C.25℃时,纯水的AG=0,pH=7 | D.25℃时,pH>7的溶液中AG<0 |
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 正常雨水显中性
B.只有血浆显碱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物质 | 血浆 | 胃液 | 正常雨水 | 葡萄汁 |
PH | 7.35~7.45 | 0.9~1.5 | ≈5.6 | 3.5~4.5 |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 正常雨水显中性
B.只有血浆显碱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II.除反应物本身,不用其他物质,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b.HCl c.FeCl3d.Ba(NO3)2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II.除反应物本身,不用其他物质,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b.HCl c.FeCl3d.Ba(NO3)2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 B.偏高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
,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
,具有酸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