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里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然后向一只烧杯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向另一只烧杯里加入等质量的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的反应恰好完全,且天平仍保持平衡,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是()
A.1∶3 | B.1∶2 | C.3∶4 | D.2∶3 |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钉,过一会儿取出,可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的现象是 ,反应生成的FeS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 |
B.Cu、Ag、FeSO4溶液 |
C.Fe、Ag、CuSO4溶液 |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
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 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①比较B和C,说明铁钉生锈与 有关
②A中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并在其上方加入植物油,其目的是 .

①比较B和C,说明铁钉生锈与 有关
②A中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并在其上方加入植物油,其目的是 .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 ![]() | ![]() |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钢架通常会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 ;
(2)自行车中也会用到金属铜,湿法炼铜时,将金属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1)自行车钢架通常会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 ;
(2)自行车中也会用到金属铜,湿法炼铜时,将金属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下列反应能够发生的是()
A.Zn+MgSO4==ZnSO4+Mg |
B.Cu+2AgCl==CuCl2+2Ag |
C.2KCl+Na2SO4==K2SO4+2NaCl |
D.NaCl+AgNO3==AgCl↓+NaNO3 |
某同学选择“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们分别用接触面积、质量相同的金属丝和足量稀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前都需要用砂纸充分打磨金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试验_____ 可知,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还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3)本实验通过测量________________ 来反应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4)通过比较实验①和②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酸的质量分数% | 反应的温度℃ | 金属丝消失的时间s |
① | 铝丝和稀盐酸 | 5 | 20 | 450 |
② | 铝丝和稀盐酸 | 10 | 20 | 240 |
③ | 铝丝和稀盐酸 | 10 | 30 | 65 |
④ | 铁丝和稀盐酸 | 10 | 30 | 125 |
⑤ | 铝丝和稀硫酸 | 10 | 30 | 超过1000 |
(1)实验开始前都需要用砂纸充分打磨金属,目的是:
(2)对比试验
(3)本实验通过测量
(4)通过比较实验①和②可得出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金属钠很快熔成一个白色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急速游动,直至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 |
B.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 |
C.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D.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