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 金属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金同学各取 48g 氧化铁粉末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 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① 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 33.6 | 44.2 |
②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
③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 全部溶解,有气泡 | 部分溶解,无气泡 |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组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证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易与水反应 |
B.炼铁是用一氧化碳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的过程 |
C.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 |
D.铁粉是白色的固体 |
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这三种金属被发现并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据此回答: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关系最大.
(2)铝合金应用广泛,抗腐蚀性能强是因为________ .
(3)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已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还需要的另外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关系最大.
(2)铝合金应用广泛,抗腐蚀性能强是因为________ .
(3)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已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还需要的另外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
某班同学利用稀硫酸和锌完成制取氢气的实验后,全班回收了4升废液。现想了解废液中所含量物质的成分(不考虑其他杂质),对回收的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滴入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40ml溶液中含硫酸锌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在实验中制取的氢气总质量最多是多少克。_______________

(1)所取40ml溶液中含硫酸锌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在实验中制取的氢气总质量最多是多少克。_______________
如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2)(4) |
B.(1)(3) |
C.(1)(2)(3) |
D.(2)(3)(4) |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 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
两包粉末,一包铁粉、一包氧化铜粉末,快速鉴别开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加以鉴别![]() | B.加水溶解,再鉴别 |
C.用磁铁吸引,加以鉴别 | D.通入氢气后加热,观察加以鉴别 |
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 H2 , 则金属X可能是( )
A.A1![]() | B.Zn![]() | C.Fe | D.C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