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 金属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 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猜想有____(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你认为该方案中的________(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 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猜想有____(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投入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表面无现象 | 猜想_______ (填序号)成立 |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你认为该方案中的________(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
(2)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
(2)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O4 |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 | 红棕色粉末 | 黑色晶体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否 | 否 | 能 |
能否与盐酸反应 | 能 | 能 | 否 |
|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若固体不溶解,也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若_____,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2)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研究: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则: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___;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可能含有镁。

(1)通过分析,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2)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研究: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则: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___;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可能含有镁。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要证明铁和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试剂是()
A.CuSO4溶液 | B.AgNO3溶液 | C.Fe2(SO4)3溶液 | D.ZnCl2溶液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

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对这三个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所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
B.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C.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的固体 |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如图是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测量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请回答:
(1)实验时,酒精灯网罩的作用 。
(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m1>△m2。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3)假设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产生的气体是 ,此过程中生成的Cu的质量是 克。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69.8g | 67.3g | △m1 |
烧杯+氢氧化钠溶液 | 118.8g | 119.9g | △m2 |
请回答:
(1)实验时,酒精灯网罩的作用 。
(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m1>△m2。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装置漏气 |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
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太低 |
不锈钢中含有铁和镍(Ni),为了检测铁和镍的活泼性,小涛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则它们的活泼性顺序为( )
金属 | HCl溶液 | Fe(NO3)2 溶液 | Ni(NO3)2 溶液 |
Fe | 产生气体 | — | 有金属析出 |
Ni | 产生气体 | 无金属析出 | — |
A.Fe >Ni>H | B.H>Ni>Fe | C.Fe>H>Ni | D.Ni>Fe>H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号试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着火点 |
B.实验一、实验二所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发光放热 |
C.⑤、⑥号试管变量是水蒸气 |
D.实验二铁锈蚀也不能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