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 溶液的概念
- 溶液的组成
- 溶液的特点
- 悬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 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
B.硝酸钾在 20℃时溶解度是 31.6g,则1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31.6g |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下表是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
根据上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溶质 | 碘 | |||
溶剂 | 水 | 酒精 | 汽油 | 苯(有毒) |
溶解性 | 微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根据上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 B.酒精 | C.汽油 | D.苯 |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溶质 | 碘 | |||
溶剂 | 水 | 酒精 | 汽油 | 苯(有毒) |
溶解性 | 微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A.水 | B.酒精 | C.汽油 | D.苯 |
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实验时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碘放入水中后形成悬浊液 | B.将碘放入酒精中,形成的液体久置会分层 |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可用汽油擦洗 |
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
大枣中维生素含量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种植户经常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这样可以提高产量。

(1)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赤霉素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赤霉素粉剂不易溶于水,在配制赤霉素药液时应先用一定量的酒精溶解,然后再兑水稀释,这说明赤霉素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水中的溶解能力。
(3)如图是喷施农药的喷雾器。在喷药前,压缩空气装置内的气压需上升到2.5个标准大气压,然后可将药液变成雾状喷出。为确保喷雾器的正常使用,其压缩空气装置至少要能承受______帕的压强。(设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

(1)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赤霉素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A.加快细胞生长 | B.促进果实发育 | C.促进果实成熟 |
(3)如图是喷施农药的喷雾器。在喷药前,压缩空气装置内的气压需上升到2.5个标准大气压,然后可将药液变成雾状喷出。为确保喷雾器的正常使用,其压缩空气装置至少要能承受______帕的压强。(设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用洗涤剂洗碗 |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
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 碘 | 高锰酸钾 | |||
溶剂 | 水 | 汽油 | 酒精 | 水 | 汽油 |
溶解性 | 不溶 | 易溶 | 可溶 | 易溶 | 不溶 |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A B. B C. C D. D
| 甲 | 乙 |
A. | 稀硫酸和铜片 | 水和硝酸铵固体 |
B. |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
C. | 双氧水和MnO2 | NaOH溶液和CO2 |
D. |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 水和浓硫酸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