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提高精度,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是()
A.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电流值 |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尝试,测量对应的值 |
C.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电流 |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
t℃时,向xg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KNO3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 |
B.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C.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 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KNO3 |
D.在t℃时所配得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较 ,水的沸点较 的缘故。(选填“低”或“高”)
如图所示,试管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内,用酒精灯加热,那么能使试管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A.延长加热的时间 |
B.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喷灯 |
C.用塞子将试管的口塞紧 |
D.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 |
现有肥皂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下列物质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的是( )
A.泥浆水 | B.矿泉水 | C.花生油和水的混合物 | D.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
夏天,实验员三藏大师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
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
C.温度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
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读数低。某天干球温度计的读数是25℃,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是22℃, 则:
(1)由下表可知,该天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
(2)在相同室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填“越少”或“越多”)
(1)由下表可知,该天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
(2)在相同室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填“越少”或“越多”)
| 干湿差 | |||
1.0℃ | 2.0℃ | 3.0℃ | 4.0℃ | |
15.0℃ | 90% | 80% | 70% | 61% |
20.0℃ | 91% | 82% | 74% | 66% |
25.0℃ | 92% | 83% | 76% | 68% |
30.0℃ | 93% | 86% | 79% | 73% |
如图,在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加入1药匙的蔗糖,为了加速蔗糖的溶解,下列哪个操作是不合适的?


A.用玻璃棒搅拌 | B.振荡试管 |
C.给试管加热 | D.将蔗糖碾碎后再放入试管 |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如人按性别可分为男女,其分类依据是性别,分类结果“男”与“女”就成并列关系。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如“学生”与“男人”就存在交叉关系,前者的分类依据是职业,后者分类依据是性别,他们的交叉地带就是“男的学生”。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