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小军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直至白糖完全溶解,然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再喝。喝糖水时,发现杯底又出现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不计这段时间内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糖水一定饱和了 | B.热糖水质量分数大于凉糖水 |
C.凉糖水一定饱和了 | D.白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可发现水会沿一定方向流动,若采用冷却的方法,使对流管中的水沿同一方向流动,则冷却的部位应在:(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下列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A.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体 |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 |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 |
D.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 |
从100克8%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对于取出的这10克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仍为8% |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
C.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D.可通过蒸发水的方法来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下列各条件下,氢氧化钙质量分数最小的一项是( )
A.10℃时的饱和溶液 |
B.20℃时的饱和溶液 |
C.50℃时的不饱和溶液 |
D.50℃时的饱和溶液 |
根据如图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杯60℃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A.第1次 | B.第2次 | C.第3次 | D.都没有晶体析出 |
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如图是反映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A.蒸发溶剂 |
B.加热热饱和溶液 |
C.冷却热饱和溶液 |
D.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
李逵用餐时看到一碗里清汤上漂浮着少许花生油.这些油能浮在汤面上的原因是()
A.花生油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
B.花生油的体积小于汤水的体积 |
C.花生油的质量小于汤水的质量 |
D.花生油的密度小于汤水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