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g,往该杯中放一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g,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g(ρ水=1g/cm3)。求: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吸附、过滤、蒸馏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操作,其中用活性炭吸附属于_____变化,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硝酸钠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甲所示。
①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②图乙中能表示硝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或“b”)。
③欲使t2℃ 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④分析图乙,若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选填“>”“<”或“=”)b。

(1)吸附、过滤、蒸馏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操作,其中用活性炭吸附属于_____变化,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硝酸钠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甲所示。
①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②图乙中能表示硝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或“b”)。
③欲使t2℃ 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④分析图乙,若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选填“>”“<”或“=”)b。
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给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水的温度,并将结果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像。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24min之后,水温度始终维持在如图所示的温度不变,也没有出现沸腾现象,但烧杯中的水却在不断地减少。老师建议小明在烧杯上盖一张硬纸片进行实验。小明发现加盖硬纸片后,水温很快升高,且出现了沸腾现象,烧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划线部分的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取用砝码用镊子夹取 |
B.称量完毕后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
C.砝码放在右盘 |
D.称量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 |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
B.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
C.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克 |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厘米3 |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千克/米3 |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g。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液体体积V(cm3) | 15 | 22 | 50 | 8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 67 | 72.6 | 95 |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