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利用一根木筷、物体M、托盘和烧杯自制简易密度秤,主要制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将烧杯放入A端的托盘中,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静止;
②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的水,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C,使木筷在水平位置再次静止,在C点标注水的密度值为1.0g/cm3;
③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0的其它液体,重复步骤②,在密度秤上标注刻度。

(1)要在该密度秤上标出密度为0.5g/cm3的刻度线,则所标刻度线________ (选填“在”或“不在”)BC的中间位置;
(2)小明发现他所制成的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3)小明最终所制成的密度秤,OA的长度为4m,OB的长度为2m,OD的长度为10cm,物体M的质量为100g,每次测量时,在A端烧杯内均倒入体积为100cm3的液体,则该密度秤所能测量的液体的最大密度为多少? _______
①如图所示,将烧杯放入A端的托盘中,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静止;
②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的水,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C,使木筷在水平位置再次静止,在C点标注水的密度值为1.0g/cm3;
③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0的其它液体,重复步骤②,在密度秤上标注刻度。

(1)要在该密度秤上标出密度为0.5g/cm3的刻度线,则所标刻度线________ (选填“在”或“不在”)BC的中间位置;
(2)小明发现他所制成的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A.增大物体M的质量![]() | B. 换长些的木筷制作密度秤 |
C.换更轻的木筷制作密度秤; | D.标密度秤的刻度线时,适当增大装入烧杯的液体的体积V0 |
研究气压对水沸点的影响实验(如图)。待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再用大号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发现烧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水能重新沸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抽气后,水的温度上升 | B.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
C.石棉网的余温加热烧瓶 | D.抽气后,水的温度降低 |
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
B.20℃时,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
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
C.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 | D.丁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
下表是硝酸钾、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食盐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要使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硝酸钾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食盐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食盐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要使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C.溶液长时间静置,不会分层![]() |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
如图两个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目的是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
B.实验一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是水的体积、硝酸钾的质量 |
C.实验二目的是探究溶质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
D.实验二不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是水和酒精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