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________,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________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________,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________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
下列这些物质在水中分散后形成溶液的有___________,形成悬浊液的有_________。
①蔗糖②味精 ③冰块④酒精⑤色拉油⑥泥土⑦食盐⑧粉笔灰⑨汽油
①蔗糖②味精 ③冰块④酒精⑤色拉油⑥泥土⑦食盐⑧粉笔灰⑨汽油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 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所示;
②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乙所示;
③ 将烧杯中 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所示;
④ 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 44 mL,如图丁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2)在实验步骤③ 和④ 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① 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所示;
②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乙所示;
③ 将烧杯中 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所示;
④ 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 44 mL,如图丁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2)在实验步骤③ 和④ 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根据溶解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表是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①60℃时,3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现有2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的溶氧量大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①夏季为鱼池水补养,常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其原理是________.(填选项)
A.增大氧气溶解度 B.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升高水温
②下列大致图象中,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1)如表是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①60℃时,3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现有2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的溶氧量大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①夏季为鱼池水补养,常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其原理是________.(填选项)
A.增大氧气溶解度 B.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升高水温
②下列大致图象中,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一木块漂浮于50℃硝酸钾(KNO3)饱和溶液中,如图A,当温度变化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由此推断温度如何变化___________ (填升温或降温),此过程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
20℃时,在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加入 15g 固体 X(不含杂质),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 X 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时,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2)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选填编号);
(3)根据下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知 X 属于________ 物质;
(4)50℃时,使烧杯中析出的 5g 固体 X 全部溶解,至少需再加入________ g 水;
溶液的温度/℃ | 20 | 35 | 50 | 65 | 75 |
析出固体 X 的质量/g | 10.4 | 8.0 | 5.0 | 0 | 0 |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时,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2)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 饱和溶液 ![]() | B. 不饱和溶液 ![]() | C. 无法判断 |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或不溶) |
溶解度(20℃) | >10 | 1-10 | 0.01-1 | <0.01 |
(4)50℃时,使烧杯中析出的 5g 固体 X 全部溶解,至少需再加入________ g 水;
t℃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
C.降低温度后,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会增加 |
D.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