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偏大 | B.偏小 | C.相等 | D.无法判断 |
太阳是很普通的一颗恒星,但它和大质量恒星在演化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
A.亮度都是逐渐升高 |
B.一定发生超新星爆发 |
C.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
D.密度逐渐变小 |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t℃时A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克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2克A,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克水。下列有关第三次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大于2克 | B.一定等于2克 | C.一定小于2克 | D.一定大于或等于2克 |
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大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用于溶解大豆中的油脂),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④将得到的液体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将该小烧杯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图所示);⑤将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步骤③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过程中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或“⑤”)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步骤③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过程中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或“⑤”)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20℃的实验室中,小明挖去新鲜冬瓜的瓤,将底部尚有晶体存在的食盐水倒入其中,现将一木块放入这一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经过tl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此时,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经过t2分钟后,才发现木块下沉。请在图乙中画出食盐水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_________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克)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在20℃的实验室中,小明挖去新鲜冬瓜的瓤,将底部尚有晶体存在的食盐水倒入其中,现将一木块放入这一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经过tl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此时,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4℃时该石灰水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D.该石灰水4℃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室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和小晨分别展开了科学探究。
小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
铁为7.9×103kg/m3)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的符号G、
液、F表示).小明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
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___。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5)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克/厘米3.
(6)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小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5)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克/厘米3.
(6)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