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桐乡正在实行垃圾分类投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投放废报纸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
A.![]() |
B.![]() |
C.![]() |
D.![]() |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 2Cu+2H2SO4+O2
2CuSO4+2H2O 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填字母序号)。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 2Cu+2H2SO4+O2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图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表示相互间会反应。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和盐中的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是铁,则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
B.如果B是金属氧化物,B转化为A可能是工业炼铁的原理 |
C.如果C溶液呈碱性,则D只能是盐 |
D.如果D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只能是碱 |
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为氧化物 | 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2 |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 |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经鉴别后编写成如图的检索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a 溶液蓝色……………………………………………A
1b 溶液无色……………………………………………2
2a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B
2b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紫色…………………………C
2c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3
3a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D
3b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E
(1)C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在鉴别D、E时,除了氢氧化钡还可以选的物质是______。(写出两种物质)
1a 溶液蓝色……………………………………………A
1b 溶液无色……………………………………………2
2a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B
2b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紫色…………………………C
2c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3
3a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D
3b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E
(1)C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在鉴别D、E时,除了氢氧化钡还可以选的物质是______。(写出两种物质)
科技造福人类的生活。
(1)能源科学—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能源如: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农业科学——铵态氮肥不得跟______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降低肥效。
(3)医药科学——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把青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此方法不会破坏青蒿素的原因是______
(1)能源科学—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能源如: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农业科学——铵态氮肥不得跟______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降低肥效。
(3)医药科学——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把青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此方法不会破坏青蒿素的原因是______
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2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
(2)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3)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求m的值是多少?_____

样品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45 | 8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4 | 3 | 1 | 1 |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
(2)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3)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求m的值是多少?_____

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所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其模拟流程图如下:

(提示:流程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1)请写出流程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仿照“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制取碳酸氢钠。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气体至饱和,再从b管通入CO2气体,最后获得了碳酸氢钠晶体。

(2)请分析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3)有同学建议在装置甲的b导管下端连接乙装置,理由是______。

(提示:流程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1)请写出流程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仿照“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制取碳酸氢钠。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气体至饱和,再从b管通入CO2气体,最后获得了碳酸氢钠晶体。

(2)请分析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3)有同学建议在装置甲的b导管下端连接乙装置,理由是______。
某兴趣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或“先放热后吸热”)。
(2)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1)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或“先放热后吸热”)。
(2)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