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
B.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C.由 b 点到 c 点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 |
D.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含有________;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含有________;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不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三错误 |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料)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以上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
(进行实验)小丽同学为了验证猜想Ⅰ进行实验: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她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理由是_____。
(拓展提升)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实验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密度已知)。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料)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以上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
(进行实验)小丽同学为了验证猜想Ⅰ进行实验: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她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理由是_____。
(拓展提升)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实验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密度已知)。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若没有加入植物油,测定结果会偏小 |
B.广口瓶中的植物油和水必须装满,否则结果偏小 |
C.导气管a和b必须在二氧化碳将锥形瓶中的空气排净后才能连接 |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丽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能够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以选择的物质有_____。
A HCl
B CuCl2
C CaO
D CaCO3
E Na2CO3
(2)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的_____(填序号)
(3)运用图中④的性质可以用来检验_____(填物质名称)。

(1)为了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以选择的物质有_____。
A HCl
B CuCl2
C CaO
D CaCO3
E Na2CO3
(2)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的_____(填序号)
(3)运用图中④的性质可以用来检验_____(填物质名称)。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钠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干燥氧气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 制取氢气 |
D | 氢氧化钙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吸收二氧化碳 |
A.A | B.B![]() | C.C | D.D |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 B.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
工业盐酸中通常含少量FeCl3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质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且当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至一定质量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2)求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求表中m的值_____。
(4)当NaOH溶液加至86g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结果保留到0.01%)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25 | 50 | 75 | 100 |
所得溶液的质量/g | 75 | 100 | 125 | m |
(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2)求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求表中m的值_____。
(4)当NaOH溶液加至86g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结果保留到0.0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B.测定溶液的pH,先将试纸用水润湿,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铁粉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
(2)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1)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
(2)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小明打扫卫生时发现地砖上的铁锈(主要成分Fe2O3)用水很难清洗,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难题,他进行了如下活动:①通过测试pH,寻找除锈剂,结果如右表;②将少量洁厕灵倒在地砖的铁锈上,进行擦拭冲洗,铁锈很快被清除;③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主要成分是一些酸和多种其它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
(2)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物品 | 食用醋 | 洗洁精 | 油污净 | 洁厕灵 |
pH | 3 | 10 | 13.2 | 1 |
(1)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
(2)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