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神经调节
- + 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 人体的激素调节
- 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训练动物走迷宫:蚯蚓需要 200 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说明( )
A.蚯蚓不具有学习能力 |
B.小白鼠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弱 |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
①蜜蜂采蜜
②蜘蛛结网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
④小鸟喂鱼
⑤母鸡孵卵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上面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②蜘蛛结网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
④小鸟喂鱼
⑤母鸡孵卵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上面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①②⑤⑥ |
B.①②④⑤⑥ |
C.②③④⑦ |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B.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
D.是一种繁殖行为,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
卷心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植物的花,每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因此在分类上这些植物属于十字花科。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绿色的小肉虫——菜青虫,但在菠菜、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一般找不到菜青虫。为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趋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菜青虫幼虫20只;
②准备新鲜的卷心菜叶和菠菜叶各一片;
③将20只菜青虫幼虫放在与两片叶片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
实验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小乐提出的假设是______ ;
(2)实验用菜青虫幼虫的选取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菜青虫幼虫进行实验
方式二: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等卵孵出幼虫后进行实验
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式______ (选填“一”或“二”),原因是______ ;
(3)分析上述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 。
①取菜青虫幼虫20只;
②准备新鲜的卷心菜叶和菠菜叶各一片;
③将20只菜青虫幼虫放在与两片叶片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
实验结果如下表:
观察的时刻 | 第3分钟 | 第5分钟 | 第8分钟 | 第10分钟 |
爬向卷心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 15 | 16 | 18 | 20 |
爬向菠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 5 | 4 | 2 | 0 |
回答问题:
(1)小乐提出的假设是
(2)实验用菜青虫幼虫的选取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菜青虫幼虫进行实验
方式二: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等卵孵出幼虫后进行实验
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式
(3)分析上述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是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能够填在阴影部分的一项是()


A.生来就有 |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
C.有利于适应环境 |
D.与遗传因素无关 |
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丙→甲→乙 | D.甲→丙→乙 |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是菜青虫,说明菜青虫喜欢取食这一类植物。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
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菠菜属于藜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
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探究作出回答: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
(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3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在自然界中一定的作用(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
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菠菜属于藜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
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探究作出回答: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
(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3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在自然界中一定的作用(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_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______。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0℃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______。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_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______。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0℃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