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酶的催化作用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白早上吃了一块面包,一杯全脂牛奶,一个鸡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食物主要的消化场所是胃 |
B.在这次消化过程中肝脏没有参与消化 |
C.小明多吃了一个苹果,他的膳食更全面健康 |
D.这次早餐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 |
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 作用.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 作用.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
央视2011年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生猪主产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养出“健美猪” 流入各地屠宰市场,流入双汇集团。
(1)“健美猪” 因其体内脂肪低、瘦肉多、体形健美而得名。人摄取“健美猪”肉后,其蛋白质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_被吸收。
(2)瘦肉精是一种不易分解的化学药品,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被吸收进入人体,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致使人体渐渐的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3)通过检测猪的尿液,可查出生猪养殖中是否使用了瘦肉精。尿液是原尿经如图中_______形成的。

(1)“健美猪” 因其体内脂肪低、瘦肉多、体形健美而得名。人摄取“健美猪”肉后,其蛋白质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_被吸收。
(2)瘦肉精是一种不易分解的化学药品,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被吸收进入人体,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致使人体渐渐的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3)通过检测猪的尿液,可查出生猪养殖中是否使用了瘦肉精。尿液是原尿经如图中_______形成的。

A.①的滤过作用 | B.②的滤过作用 |
C.①的重吸收作用 | D.②的重吸收作用 |
(8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4)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 决定的。
(5)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 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 。
(6)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 ,丁的血型是 。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4)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 决定的。
(5)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 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 。
(6)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 ,丁的血型是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__必要(填“有”或“无”)。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__必要(填“有”或“无”)。
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图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小林同学的午餐有米饭、花生油烹饪的鱼和青菜等,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的胃后就开始消化,但只有到了小肠最终消化为 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2)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后,肺静脉中流动的是颜色鲜红的 (填“静脉血”或“动脉血”)。
(3)“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后,会看到“青筋”暴起,这与该血管中的结构 有关。
(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而且红细胞中的 还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如图,取某健康人①处的血浆和②处的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排尿主要是排出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 等废物。
(6)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利用和分解,转变成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后可以被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由此,我们看到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小林同学的午餐有米饭、花生油烹饪的鱼和青菜等,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的胃后就开始消化,但只有到了小肠最终消化为 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2)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后,肺静脉中流动的是颜色鲜红的 (填“静脉血”或“动脉血”)。
(3)“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后,会看到“青筋”暴起,这与该血管中的结构 有关。
(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而且红细胞中的 还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如图,取某健康人①处的血浆和②处的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排尿主要是排出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 等废物。
(6)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利用和分解,转变成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后可以被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由此,我们看到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2)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2)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 克淀粉,加入100 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 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 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 、B 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 毫升混匀,放置60 分钟,中间每隔10 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 、B 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 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 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 克淀粉,加入100 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 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 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 、B 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 毫升混匀,放置60 分钟,中间每隔10 分钟搅拌一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淀粉碘溶液十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 蓝色不消褪 |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 蓝色褪去 |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 、B 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 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