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 呼吸作用
-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 能量的获得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项目众多,如铅球、跳高、1000米等。
(1)请你填上下面这些项目合适的单位:
①某男同学跳高的成绩是133 ;②运动会时的最高气温是27 。
(2)参加跑步项目时,人常常会感觉到紧张,这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关。同时也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体现了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 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也会加强。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请你填上下面这些项目合适的单位:
①某男同学跳高的成绩是133 ;②运动会时的最高气温是27 。
(2)参加跑步项目时,人常常会感觉到紧张,这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关。同时也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体现了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 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也会加强。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子宫内胚胎的代谢废物进入母体的途径是()
A.子宫-胎盘-脐带-胚胎 |
B.胎盘-子宫-脐带-胚胎 |
C.母体血液-胎盘-脐带-胚胎 |
D.胚胎--脐带-胎盘-母体血液 |
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 (填“吸入气体”或“呼出气体”),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 作用。

近几年来,我省麻疹疫情处于高发状态。发病人群主要为1岁以内的婴儿和15岁以上的青少年。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等,可通过空气传播。专家告诫:冬春季节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市民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1)麻疹属于 传染病,麻疹病毒是该传染病的 。
(2)对所有8月龄至15周岁未患过麻疹的儿童注射麻疹疫苗,这属于免疫类型中 的免疫;
(3)注射后,麻疹疫苗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1)麻疹属于 传染病,麻疹病毒是该传染病的 。
(2)对所有8月龄至15周岁未患过麻疹的儿童注射麻疹疫苗,这属于免疫类型中 的免疫;
(3)注射后,麻疹疫苗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1)人的胆囊切除后,食物中的 (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
(2)若人的全部小肠和部分大肠被切除,就只能通过静脉滴注获得营养,这是因为从消化道摄入的食物失去了 的主要场所。
(2)若人的全部小肠和部分大肠被切除,就只能通过静脉滴注获得营养,这是因为从消化道摄入的食物失去了 的主要场所。
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所含某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

(1)若X为肺,则Y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若X为肾脏,则Y为 (填“尿素”或“葡萄糖”)

(1)若X为肺,则Y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若X为肾脏,则Y为 (填“尿素”或“葡萄糖”)
人们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往往会出汗,面部通红。这些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A.保护和调节体温功能 | B.感受外界刺激和排泄功能 |
C.排泄和分泌功能 | D.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 |
根据图①一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c→d段表示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
B.当光照强度达到图②中b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②中的a点下移 |
D.图③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 |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
甲组加蛋白酶,乙组加等量的混合酶(蛋白酶、脂肪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者对丙组作何处理? 。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
(3)根据实验结果,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甲组加蛋白酶,乙组加等量的混合酶(蛋白酶、脂肪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1)实验者对丙组作何处理? 。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
(3)根据实验结果,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