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的基本特征
- + 显微镜的使用
-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 常见的脊椎动物
- 孢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
-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动物的分类
-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植物的分类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我们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若在玻片上是“b”字,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是 。
(2)如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将显微镜物镜由原来的10×换成了40×,那么在该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将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3)要将视野中如图所示的细胞移动到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4)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
(1)我们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若在玻片上是“b”字,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是 。
(2)如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将显微镜物镜由原来的10×换成了40×,那么在该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将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3)要将视野中如图所示的细胞移动到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4)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
B.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 |
C.换用高倍镜后,不可以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
D.可观察到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 |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如何操作()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
B.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
D.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
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________。
(2)若此序列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则图D所滴液体应为________。
(3)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________倍镜下观察。现有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________。
(2)若此序列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则图D所滴液体应为________。
(3)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________倍镜下观察。现有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在光圈和反光镜相同的情况下,下列物镜和目镜组合中,视野最亮的是( )
A.物镜40×、目镜5× |
B.物镜10×、目镜5× |
C.物镜10×、目镜10× |
D.物镜40×、目镜10× |
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当装片置于载物台上之后,在下降镜筒使低倍镜接近玻片的过程中,应()
A.左眼从目镜中观察 |
B.右眼从目镜中观察 |
C.双眼侧视物镜 |
D.双眼侧视目镜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调节准焦螺旋 |
B.缩小光圈 |
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 |
D.把低倍镜换用高倍镜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目镜5×,物镜10× |
B.目镜5×,物镜40× |
C.目镜15×,物镜10× |
D.目镜15×,物镜40× |
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决相应实验问题的是()
选项 | 实验问题 | 采取的措施 |
A | 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 |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
B | 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 先测铁块质量为m1,再测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为m2,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m2-m1 |
C |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 先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
D | 验证植物呼吸消耗O2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密封,无法观察瓶内O2含量降低 | 将该装置放置24小时后,打开瓶塞,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