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 细胞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番茄的________,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
(2)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_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________组织。
(3)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________组织。
(4)根据以上的观察,小明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________。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番茄的________,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
(2)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_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________组织。
(3)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________组织。
(4)根据以上的观察,小明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________。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蕨、葫芦藓、海带、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他们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 )
A.种子 | B.根 | C.茎 | D.叶 |
把桌上的书捡起来这个动作,完成时起主要作用的是( )
A.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 | B.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 |
C.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 D.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__细胞;
(2)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是________
(3)与传宗接代有关的是________
(4)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5)6是________,其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1)这是________细胞;
(2)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是________
(3)与传宗接代有关的是________
(4)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5)6是________,其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
A.目镜上 | B.在装片上 | C.在反光镜上 | D.在物镜上 |
小柯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藻类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右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______图。
(2)图一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A图中出现的黑色圆圈是______,可能是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
(4)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 ②位于液泡的下方 ③逆时针 ④顺时针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______图。
(2)图一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A图中出现的黑色圆圈是______,可能是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
(4)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 ②位于液泡的下方 ③逆时针 ④顺时针

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请回答:

(1)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_
(2)鲤鱼用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形,适应水生生活。
(3)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这类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填序号)

(1)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_
(2)鲤鱼用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形,适应水生生活。
(3)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这类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填序号)
有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属于_______(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这些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萄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那么到底是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产生了影响呢?小明和同学们建立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为检验以上假设,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裁于10m处。
(2)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
(3)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A:若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则可得出实验结论为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B:若______________,则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C:若______________,则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实验中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为检验以上假设,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裁于10m处。
(2)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
(3)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A:若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则可得出实验结论为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B:若______________,则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C:若______________,则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实验中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