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 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请仔细阅读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l(绳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S/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O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O
3
1.0
30
0.O5
39.8
2.O
4
1.0
30
0.O8
39.7
2.0
5
1.3
20
0.O5
45.3
2.3
 

(1)要完成上述实验,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刻度尺和_________
(2)要分析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幅度的关系,应比较实验_____。(填序号)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_________决定;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长调__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事实证据D.检验评价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g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6
26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
A.
B.
C.
D.
(3)张辉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A.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出示数
B.估计液体的温度
C.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明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13年2月15日,一颗体积约2000米3,质量约7×106千克的陨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爆炸,爆炸引发的“陨石雨”四处散落,附近有许多黑色固体小碎片,用小碎片在玻璃上刻划会有较明显的划痕。无独有偶,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与地球“擦肩而过”,引发天文爱好者的无限遐想。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陨石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_;
(2)密度是陨石分类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陨石的密度见下表。
类型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kg/m3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103
 
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俄罗斯陨石类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罗斯的陨石事件与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接近地球之间有无关联?天文爱好者说法不一,下列说法中不支持两者有关联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两者发生时间相差12小时,距离相隔至少50万千米
B.陨石和小行星经研究都含有钠、镁、铝、氯、钾等元素,组成成分比较接近
C.陨石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与小行星2012DA14相同
D.陨石是按自东向西的轨迹运行的,小行星是按自南向北的轨迹运行的,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E.科学家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小行星飞掠地球大约每40年左右会发生一次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小涛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科学》课,小涛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O℃),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O℃),黑暗中,适量浇水
 
(1)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编号。
(2)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将这4块马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相同的、适宜的深度。
(3)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请问:
(1)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2)将1号和3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用氯气或液氯消毒饮用水时,会和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毒的有机物。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易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臭味。

(1)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Cl2和NaClO2(N2为保护气)制取ClO2,同时有NaCl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也可以在60℃时,用稍加潮湿的KClO3与草酸(C2H2O4)反应制取ClO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lO2,在装置图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收集装置,C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① 实验时,在A装置外面需再加一个水浴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B装置外加冰水冷却,实验时在B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 C装置的作用是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氨气
甲烷
氯化氢
氧气
密度/g•L-1
1.293
0.77l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3)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