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性。

(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性。
同一物体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35.1毫米,35.2毫米,37.5毫米,35.4毫米。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测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秒表、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开启秒表计时,并数“l”,一直数到50滴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12s,量筒里水的体积是3mL。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一昼夜要浪费的水体积是_________L(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夏天时同学们经常买的冰矿泉水,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瓶的高约是230毫米左右 |
B.瓶的体积约是0.005立方米 |
C.矿泉水瓶盖面积约是0.0007平方米 |
D.瓶中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
探究硝酸铵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颢:

(1)指出图示中的操作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 。
(2)图示中的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硝酸铵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改变,为什么?___ 。

(1)指出图示中的操作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 。
(2)图示中的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硝酸铵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改变,为什么?___ 。
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比值法 | B.等效法 | C.控制变量法 | D.估算法 |
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时间图线,则:

(1)表中x处的值为_____m。
(2)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比较图乙中的1和5图线,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中x处的值为_____m。
(2)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比较图乙中的1和5图线,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
步骤2: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3ml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3:在甲、乙试管口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4: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右图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5: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试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试管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步骤1: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
步骤2: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3ml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3:在甲、乙试管口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4: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右图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5: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试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试管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如图所示,让小钢球从斜面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水平面上的纸盒运动.通过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就可知道小球动能的大小.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探究下列问题的过程中没有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
C.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D.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