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它们却在距今约六千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科学家们提出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的碰撞有关,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 B.建立假设 |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 D.作出解释 |
小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摆动的过程,小华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对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有了两个猜想:
(1)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
(2)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
A、为了验证猜想,除线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华还需要器材:___,__。
B、小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 1、2、3 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t与m___(填“有关”或“无关”)。
②通过对序号___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t与___有关。
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华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___。
(1)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
(2)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
A、为了验证猜想,除线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华还需要器材:___,__。
B、小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

序号 | 小球质量m/g | 线的长度L/cm | 来回摆动一次的 时间t/s |
1 | 30 | 120 | 2.2 |
2 | 40 | 120 | 2.2 |
3 | 50 | 120 | 2.2 |
4 | 50 | 90 | 1.9 |
5 | 50 | 60 | 1.5 |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 1、2、3 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t与m___(填“有关”或“无关”)。
②通过对序号___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t与___有关。
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华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___。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
(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
(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②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说出理由_____。
(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
(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
(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②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说出理由_____。
为研究植物的某种特性,小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假设是蚕豆根和芽生长具有向光性 |
B.本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
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根生长具有向地性 |
D.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有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样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收集事实证据 | B.建立假设 | C.提出问题 | D.得出结论 |
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如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如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他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小王拿了一只读数为36°C的,用口吹下玻璃泡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计坏了,就把他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砰的一声炸了.小王的错误有:1、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蚕宝宝是我们熟悉的昆虫。正常情况下,蚕宝宝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喝,每个蚕宝宝都能结出一个厚薄均匀的茧。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蚕茧分类时发现,有个别蚕苗是由两个蚕宝宝共同结出的“双宮茧”,属于劣质茧。因此想探究“双宫茧”的原因。他们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将刚成熟的蚕宝宝以不同的密度分为三组(如130条/米2是指每平方米放的蚕宝宝数量为130条)进行实验,7天后统计“双宮茧”的数量。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9月份又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蚕的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双宫茧个数 实验 | 第一组 130条/米2 | 第二组 150条/米2 | 第二组 180条/米2 |
(5月份) 平均温度25℃ | 3.48 | 3.56 | 5.92 |
(9月份) 平均温度28℃ | 5.17 | 6.85 | 9.50 |
(1)蚕的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