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及其功能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
B.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
C.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
D.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小题1】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土地盐碱化 | B.物种骤减 |
C.酸雨加重 | D.沙暴增加 |
A.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 B.积极开垦荒地 |
C.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D.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已成为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趋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这里今后不再垦荒。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
A.嫩江 | B.松花江 | C.鸭绿江 | D.图们江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 |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3)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A.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 |
B.降水量年际变化过大 |
C.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
D.开垦湿地从事粮食生产 |

【小题1】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A.泥沙淤积 | B.大水漫灌 | C.围湖造田 | D.毁林开荒 |
A.0时-2时 | B.4时-6时 | C.13时-15时 | D.20时-22时 |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会沿着河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592吨。当地政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年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0000吨。如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世纪60年代后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减少,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度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拆除水坝
②修建过鱼通道
③阻止鸟类捕食
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纳特龙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边缘、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距离东南部的阿普沙约113公里。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水中盐、碱浓度很高,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个让生命难以维系的环境里,却成为火烈鸟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小火烈鸟的数量大约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藻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自1883年以来盖拉伊火山一直保持着间歇性喷发。下图为纳特龙湖位置和阿鲁沙各月降水量分布图。

(1)说明纳特龙湖湖水很浅的原因。
(2)指出纳特龙湖10月一次年5月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纳特龙湖湖水盐、碱浓度高是如何形成的。
(4)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小火烈鸟成长所提供的生存条件。
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南省北部,湖北省南部,南纳湘江、资水、沉江、澄水四江。长期以来,洞庭湖区一直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建国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洞庭湖地区的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下图示意洞庭湖1949 -2004年面积、容积的变化。

描述1949一2004年洞庭湖面积、容积的变化,并说明因其变化所带来的区域生态危机。

(1)据图归纳积温均值线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过程。试从地理角度分析“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积极意义。(至少写出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