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及其功能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通过充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在上游蓄水并控制上游水位,某县城建成的橡胶坝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7~9月橡胶坝水体自然外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材料,判断该县属于下列哪个省区 ( )
A.广东 | B.台湾 |
C.山西 | D.云南 |
A.美化环境 | B.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
C.生产莲藕 | D.增加蒸腾作用 |
A.改善局地气候 | B.降低热岛效应 |
C.扩大湿地面积 | D.增加县城降水量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1~11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超出了鱼类生存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②③⑥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④ |
B.③④ |
C.④⑤ |
D.①② |
【小题1】大兴安岭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 B.草地 | C.林地 | D.建设用地 |
A.土壤肥沃 | B.地形平坦 |
C.人均耕地多 | D.水热条件好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
下图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一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1)读图乙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修坝 | B.气候变暖 | C.南水北调 | D.围湖造田 |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 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
C.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 D.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的确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下图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及“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 B.下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 |
C.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 D.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
A.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 B.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
C.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 D.周边地区地下水位抬升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防风固沙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