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的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
【小题2】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  )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  )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东北三江平原B.海南岛红树林
C.鄱阳湖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每年十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南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在衡阳回雁峰有王安石诗云: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图中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乙图为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


(1)分析大雁到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
(2)大雁到洞庭湖柄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白洋淀流域处于京津腹地, 生态战略地位显著,特别是其中下游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湿地, 被誉为“华北之肾”。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下表为2005—2015 年白洋淀流域土地覆被转化表(单位:km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5—2015年白洋淀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增大,主要由草地转化B.林地面积增大,主要由耕地转化
C.湿地水体面积增大,主要由耕地转化D.建设用地面积增大,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
【小题2】2005—2015年白洋淀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草地大量转化为建设用地
B.草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C.生产生活大量用水,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D.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林地、湿地水体面积的增加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很多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

据此回答下题。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有  
①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②调节气候 
③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④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⑤调蓄洪水  ⑥净化水质  
⑦维持生物多样性  ⑧美化环境
A.①②④⑥⑦B.①③④⑤⑧
C.④⑤⑥⑦⑧D.②⑤⑥⑦⑧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
A.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D.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小题2】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
A.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当前题号:6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降水丰富,光热充足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海拔较高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小题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A.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农业资金投入D.改变耕作制度
当前题号:7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岱海(如下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mm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

(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
(3)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 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小题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
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
【小题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C.以粮食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小题2】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