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及其功能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表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

【小题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
A.降水量 | B.地形 |
C.人口密度 | D.行政区划 |
A.气候大陆性较强 |
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
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
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 |
①保障城乡用水 ②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⑤大坝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 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小题1】青海湖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 B.发展旅游促进经济 | C.提供清洁饮用水 | D.增加农副产品产量 |
A.RS | B.GIS | C.GDP | D.GPS |
材料一 芦苇为多年生高大直立草本植物,冬季枯黄,来年发出新芽。芦苇用途很广,是造纸的优质原料,也可用来织席、帘等。辽河三角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割苇人往往等到冬季大地封冻之后前来收割。芦苇每年收割一次,过去,收割后的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近年来已被明文禁止。
材料二 下面为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图和芦苇景观图。


(1)概述图示地区芦苇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分析辽河三角洲割苇人选择在封冻之后收割芦苇的原因。
(3)说明芦苇每年都要收割一次的原因。
(4)简述芦苇收割后“炼塘”的利和弊。
浑善达克沙地处于我国季风区边缘,其气候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目前,该区湖泊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下图为1969~2013年湖泊面积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浑善达克沙地地区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 B.泥沙淤积 |
C.耕地扩大 | D.源头水量减少 |
①增强排污能力
②增加空气湿度
③生态恶化
④增大气温年较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呼伦湖(左图)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右图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A.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 B.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
C.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 D.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
①湖水盐度增加 ②温差增大 ③周边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小题1】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 B.增加土壤肥力 |
C.平整土地 | D.排水 |
A.天然林 | B.水源林 | C.湿地 | D.草地 |
A.光照充足 | B.土壤肥沃 | C.降水丰沛 | D.物种丰富 |
A.地势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 B.土壤肥沃 |
C.降水丰沛 |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材料一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材料二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监测该地土地利用变化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小题1】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
A.防洪减灾 | B.美化城市环境 |
C.保障航运 | D.开发水力资源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涵养水源
②美化环境
③节约用地
④发展渔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一 江苏里下河地区北至淮河入海通道(又称苏北灌溉总渠)、南迄新通扬运河、西抵里运河、东至通榆运河,区内海拔2.5米以下区域占59%,湖荡众多、水网密布。
材料二 “七河八岛”是扬州市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又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图甲为“七河八岛”主要功能区用地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图乙为江苏及周边地区水系图。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气候方面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2)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3)“七河八岛”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为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优质水源可采取的措施有 。
(4)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分析“七河八岛”水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道出了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永定河穿过太行山脉北端奔腾而下,从上游携带大量泥土和砂石,在出山后形成冲积扇;永定河上的古渡口成为古代先民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流域上游山区的资源更是在过去千余年间,源源不断供给着北京城。

(1)概括永定河为古都北京提供的有利发展条件。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下游河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从2003年开始,上游每年定期向下游河段补水。2019年永定河首次大规模引黄河水进京,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从3月一直持续到5月,同时压缩永定河上游农业用水量,增加永定河的天然径流量。预计到2020年,永定河将实现全线通水,北京段将复现“卢沟晓月”等历史景观。
(2)分析永定河补水方案实施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永定河上游地区至今贫困人口仍较多,流域生态修复压力较大。
(3)结合上游地区地理环境,举一例说明永定河上游地区适合开发的清洁能源,以及下游地区可以采取的协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