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 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小题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 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 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江西省某山区县1970~200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森林覆盖率B.河水含沙量
C.人均耕地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小题2】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增加B.人口增长加快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D.农业科技发展
【小题3】我国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
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改良土壤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的年降水量范围是(  )
A.300mm—450mmB.300mm—530mmC.450mm—530mmD.≥450mm
【小题2】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雨侵蚀力是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当年降水量超过300mm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C.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D.年降水量超过450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风蚀量(试验风速:12.7m/s)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示信息,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
A.风蚀量逐渐减少B.风蚀量先增后减
C.风蚀率逐渐增大D.风蚀率稳定不变
【小题2】根据风蚀率与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地区风蚀量最小的是(   )
A.新疆B.甘肃
C.山西D.黑龙江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
A.降水较多的冬季B.多暴雨的夏季
C.12~2月份D.气温较低的年份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开垦荒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地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  )
A.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B.加速了山地岩石风化,使沟谷扩大,小沟相互连接,使耕地扩大
C.使细沙增多,导致沙尘暴日益严重
D.使河流淤积,造成大量河滩地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小题2】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风蚀B.增强太阳辐射C.提高地温D.防止水土流失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小题2】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锐减B.草场退化
C.森林破坏D.土壤侵蚀
【小题3】与该区域生态问题最相似的区域是(  )
A.华北平原B.横断山区
C.毛乌素沙地D.南方低山丘陵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