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图与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各功能区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④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
【小题2】目前治理③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B.调整农、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D.跨流域调水,扩大牧草种植面积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小题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小题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
①打坝建库 ②加固堤坝 ③平整土地 ④疏浚河道    ⑤修水平梯田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可知,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该区域地理要素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降水变化率减小B.土壤肥力增加
C.流域含沙量增加D.风力堆积明显
【小题2】利用GIS将黄河流域各地理要素进行图层叠加,可确定黄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其中,GIS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B.实时定位地理事物
C.实时监测河流水位流量D.分析处理空间数据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北洛河,也称洛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一条多沙河流。北洛河下游河口历史上曾多次变迁,特别是明清时期,时而入渭,时而入黄,其中多次主要受黄河影响。

黄河、渭河、北洛河三河经常遭遇洪水,受潼关高程较大影响,渭河洪水难以入黄,为治理渭河流域,政府提出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的设想。下左图为北洛河及黄河、渭河局部水系图,下右图为北洛河1959—2012年历年水沙量变化过程图。


(1)分析明清时期北洛河下游河口多次变迁的原因。
(2)简述若将北洛河改道入黄河可能带来的影响。
(3)据图,指出北洛河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下面“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  (1或7)月等温线,判断理由是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原因是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景观所示的地区可能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小题2】下列条件与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相关的是
A.降水丰富B.地表平坦
C.土质特性D.水系发达
【小题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洪涝灾害
C.地层下陷D.土壤盐渍化
【小题4】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B.小麦C.青稞D.甘蔗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
A.单一指标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C.行政区划D.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
【小题2】黄河流域(   )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小题3】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a、b两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河流流速快流量稳定B.b处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C.a处河流夏汛较明显D.两处河流含沙量均大
【小题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主要功能是(    )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