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8-25 09:5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13年)
【小题1】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小题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同类题2
下图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着红壤,土壤肥沃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小题2】该地区具有地方特点文化景观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竹楼
D.喇嘛寺庙
同类题4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国是( )
A.巴西
B.日本
C.澳大利亚
D.美国
【小题2】对该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小题3】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同类题5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表示相对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的是
A.年均气温
B.年有效风能
C.年降水量
D.年太阳辐射
【小题2】综合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图中数码所在区域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