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壳的运动
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公转
【小题2】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剧
E.水土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实验名称: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我省山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针对当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一 在堆放5厘米厚砂土的模拟土坡上,均匀地浇注水流。同学们观察到土坡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并不断加深。
实验二 在坡度一致的两模拟斜坡上分别铺着相同的砂土,其中一个斜坡沙土上覆盖有草皮。用装有等水量的喷水壶分别均匀地将水酒在两斜坡上,水流最终分别汇入下方的甲、乙容器中(如知下图所示)。

实验思考:
(1)说出实验一模拟的外力作用。
(2)实验二观察到的甲、乙两容器中,砂土量较多的是哪个容器?说明该实验植被具有的作用。
(3)通过以上实验,你对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有何建议?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D.平整坡
【小题2】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B.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  345.3平方千米,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向北挺进了400千米。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2)图中所列内容是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A.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①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源
B.调整产业结构  ②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C.建设分洪、蓄洪区  ③便利航运和防洪
D.建设水利枢纽 ④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E.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⑤减轻河水污染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小题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江汉平原
C.四川盆地D.两广丘陵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B.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C.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D.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小题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B.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C.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D.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