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1)A地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2)B地荒漠属于 地带性现象,主要是受(气压带) 影响。
(3)C地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
。
(4)D地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5) A、B、C、D 三地荒漠化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
材料一 云梦泽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湖泊。由于河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古云梦泽面积大大缩减并被分割成二百多个浅小的湖泊,逐渐演变为平原一湖沼景观。秦汉时期,云梦泽的主体已向东南(今浩江市东南)转移。
材料二 小龙虾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6℃-32℃的水域里,喜温避光,属杂食性动物。2000年开始,“中国小龙虾之乡”一一潜江市发明“虾稻连作”、“虾稻共作”模式。2013年4月,优质的潜江龙虾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生产管理更加严格。2018年5月,潜江市成立了“潜江虾--稻大数据中心”,该中心是全球唯一针对小龙虾产业而设的信息化中心,可对“虾稻种养--加工利用--冷链物流--市场销售”全产业链进行实时监測和追踪,实现潜江虾--稻产业的绿色高产高效和品牌保护。如图为湖北省潜江一云梦泽位置图。

(1)分析古云梦泽是如何由大湖演变成平原一湖沼的。
(2)评价潜江地区养殖小龙虾的自然条件。
(3)分析潜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千米,其中主要包括:风蚀荒漠化160.7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23.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6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 B.新疆、内蒙古 | C.陕西、宁夏 | D.青海、西藏 |
A.类型属风蚀荒漠化 | B.面积占9省区的一半以下 |
C.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 D.荒漠化的首要因素是气候异常 |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年份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C.植树种草 |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小题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A.东坡植树种草,西坡修建梯田 | B.两侧坡都修建梯田 |
C.东坡修建梯田,西坡种植经济林 | D.两侧坡都植树种草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 B.实施开荒造田,建设商品粮基地 |
C.治理渍涝和盐碱,发展生态农业 |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a一淋溶作用 | B.b一土壤 |
C.c一生物 | D.d一供给养分 |
A.a | B.b | C.c | D.d |
A.气候 | B.土壤 | C.生物 | D.地质 |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子中卫站和干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对这里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等奖,完成下列各题。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
A.土地盐碱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酸化 | D.地面沉降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